甘露寺,烟火缭绕,钟声悠扬、玄德公一行人,踏入的非是温柔乡,而是周郎布下的龙潭虎穴、这桩所谓的刘备招亲,明面上是吴蜀联姻,巩固孙刘联盟,共抗曹贼;暗地里却是周瑜的美人计,意图软禁刘备,以换取荆州、人到中年的刘备,半生飘零,基业未稳,此行可谓九死一生、面对未知的命运,即便是胸怀韬略的枭雄,内心亦难免彷徨、求神问卜,解一签以卜自身安危,便成了安顿心神、窥探天机的唯一途径。
所谓求自身,在庙宇的签筒里,是最为恳切也最为朴素的祈问、它不问富贵,不问功名,只问求签者本人的平安、健康与运势、对于身陷敌营的刘备而言,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安危更为重要、一旦有失,匡扶汉室的宏愿便成泡影,麾下将士与半生心血亦将付诸东流、他向神明求的,是一份心安,一个可以让他坚定走下去的兆示。
签筒摇动,竹签落地,上书何字,史书未载,演义亦未详述、但从后事的发展来看,刘备求得的,必是一支上上签、解签人或言龙占魁首,虎卧平阳,或曰枯木逢春,否极泰来、这支签,如同一剂强心针,让刘备在吴国太与乔国老面前,得以从容不迫,应对自如、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,而是一个堂堂正正、前来迎娶孙氏女的汉左将军、宜城亭侯、签文的吉兆,赋予了他强大的心理能量,让他相信天命在己,此行必能化险为夷。
若将刘备的成功脱险,全然归功于一纸签文,未免看轻了人谋的份量、诸葛孔明在刘备临行前,早已备下三条锦囊妙Git计、第一计,教他大张旗鼓,将招亲之事闹得江东人尽皆知,让周瑜之谋无法在暗中进行、第二计,是在危急时刻求助于乔国老,利用其在吴国太面前的影响力、第三计,则是算准时机,以荆州危急为由,催动归心、这三条妙计,环环相扣,步步为营,才是刘备得以弄假成真,携孙夫人安然返回荆州的真正保障。

由此观之,刘备招亲一事,实则是天命与人谋的一场完美合奏、求签问卜,是为天时,它顺应了刘备内心的渴求,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撑与信念、而孔明的锦囊妙计,则是人和,是基于对人性、时局精准洞察之后做出的周密部署、刘备本人,亲赴江东,身处地利之劣势,却能凭借自身的声望、气度以及对孔明计策的坚决执行,最终扭转乾坤。
此事对后人解签求自身,亦有深远启发、求签,求的是什么?并非一个板上钉钉的未来、它更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你当下的心境、困惑与期盼、一支上签,能给你信心,让你在机会来临时,敢于放手一搏,正如刘备在甘露寺的气定神闲、一支下签,也并非末日宣判,而是一声警钟,提醒你前路有伏,行事需加倍谨慎,审视自身计划有无疏漏、倘若刘备求得下签,或许会更加依赖孔明之计,行事愈发低调小心,未必不能脱身。
真正的解签,是解自己的内心、签文里的龙与虎,春与冬,都是意象,是比喻、解签者需要结合自身的处境,去领悟其中的深意、你正欲创业,求得潜龙在渊,便知时机未到,尚需积累;你身处困境,得柳暗花明,便知转机将至,不应放弃、刘备所求的自身,其核心在于一个安字、吉签让他心安,从而能以最佳状态应对吴国太的审视,最终赢得了这位丈母娘的欢心,这便是人和的一部分。
与其说刘备是靠一纸签文抱得美人归,不如说是他通过求签这一仪式,完成了自我心理的建设,坚定了此行必成的信念、这份信念,结合孔明的智谋与赵云的勇武,共同造就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千古笑谈、后世之人,在面临人生抉择,如婚姻、事业、前途等重大关口,亦常会走进庙宇,摇动签筒、所求的,无非也是刘备当年那份心安与方向、签文给予的,是一种可能性的指引,而真正将这种可能性化为现实的,永远是求签者自身的智慧、决断与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