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十月的天儿啊,蓝得跟泼了靛青似的,云片子薄得能透光。我翻出抽屉里那本皱巴巴的老黄历,2018年10月那页还夹着半张超市小票——嗬,买二斤排骨花了四十六块八,现在想来真是白菜价。
节气轮转:寒露霜降掐着点儿来
老黄历上印着粗体字:「10月8日寒露,10月23日霜降」。那年寒露当天突然降温,我裹着毛衣看楼下李婶骂骂咧咧收晾衣绳:「这贼老天!晒个被单跟打仗似的!」转头翻到霜降那栏,日历角上还记着「腌雪里蕻」——现在谁家还自己腌菜啊?
日期 | 节气 | 民间习俗 | 当年记忆片段 |
---|---|---|---|
10月8日 | 寒露 | 吃芝麻糕/防秋燥 | 胡同口张记糕点排长队 |
10月23日 | 霜降 | 摘柿子/腌越冬菜 | 王大爷家柿子树压断电线 |
老辈人最信这个:10月12日写着「宜搬家」,结果对门小夫妻凌晨三点噼里啪啦搬箱子,全楼都知道他们家新买了真皮沙发。17号标着「忌嫁娶」,可巷子尾的刘姑娘偏不信邪,现在离两次婚了...你说邪不邪门?
倒是10月28日「诸事不宜」那天,我愣是顶着红字去相亲。见面那姑娘现在正搁厨房煮泡面呢——黄历这玩意儿吧,有时候就得反着看。
市井烟火备忘录
翻到10月15日那页,背面记着「修水管-赵师傅138xxxx」。那天水龙头崩了,赵师傅边拧扳手边唠:「现在年轻人谁看黄历啊?我们这行倒讲究,初一十五不钻墙...」话音没落,隔壁装修的电钻声震得玻璃嗡嗡响。
最绝的是10月30日,日历空白处歪歪扭扭写着「二姨夫六十大寿/随礼600」。现在这数儿连个果篮都买不着,当年可是能上五星酒店吃席的价码。
数字里的旧光阴
那年十月有31天,节假日用红色套印:
- 国庆7天假(其实就放5天)
- 重阳节落在10月17日
- 周末共9天,比今年少2天
手机天气记录显示,全月下了11天雨。记得最清楚是10月25日暴雨,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小区门口熄火,我蹲着帮他推车时,雨水混着黄历纸上的墨迹淌了满手。
被撕掉的最后一页
31号那天被人撕去折了纸飞机——现在想想挺可惜的。只记得残角上印着「忌远行」,可那天我分明坐高铁去了南京。后来才明白,老黄历像块陈年茶饼,当时喝着涩,回头咂摸全是滋味。
哦对了,10月19日空白处还有行铅笔字:「买秋裤/别忘」。这提醒到现在都好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