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命给的符没喝怎么办?莫慌,听老道一言
缘主前来问卜,求得一道灵符,本是为解困惑、增福运、临门一脚,却因种种缘由未能将符水饮下,心中忐忑,唯恐神明怪罪,福报流走,甚至招来反噬、此种忧虑,人之常情。
须知,符者,天地之妙理,神明之敕令,法师之念力,三者合一的信物、而符水,乃是承载这股灵力的媒介之一,如同渡船,意在将彼岸的福泽渡到你身、船未乘坐,不代表彼岸已消失,亦不代表你与福泽就此缘尽、关键在于“心诚”二字、你此刻的焦灼,恰恰说明你心中有敬畏,有诚意,这便是最好的根基。
此事处理,需分情况而论,不可一概而就。
其一:一时遗忘,并非本心
世间俗务繁多,缘主或因工作繁忙,或因家事缠身,一时将饮符之事抛诸脑后、待到想起,符纸或已干涸,或不知所踪、此非大过,神明通达,知你并非有意轻慢。
补救之法:
寻一清净之时,夜深人静最佳、在家中寻一洁净角落,若有神龛佛堂更佳,无则朝向明亮窗外即可、备清香三炷,点燃后,双手合十,举于眉心。
口中默念或轻声禀告:“弟子/信女(报上自己姓名、生辰八字),于某年某月某日,曾求得(某某大师/某某道观)灵符一道,本应用以(说明求符的初衷,如化解小人、祈求财运、稳固姻缘等)、因弟子愚钝,俗务缠身,未能及时将符水饮下,致使灵符失效、弟子诚心忏悔,并非有意怠慢,恳请神明、仙师谅解、祈愿福泽依旧,护我周全、”
言毕,将三炷香插入香炉或以碗装米代替、静待香燃尽过半,此事便算有了一个交代、你的诚心,天地可鉴,之前所求之事的气场,便会重新与你连接、若符纸尚在,可依后续方法处理。
其二:心存疑虑,未敢饮用
求符之后,缘主心中或有嘀咕,对此法门半信半疑,故而迟迟未饮、此乃人之常情,未知则惑,惑则生惧、修行之路,本就是一个从疑到信的过程。
处理之道:
此事关键不在于符,而在于心、你需要静心自问,你求符的初心为何?你所求之事,是否真是你命理中必须之物?若你心中疑虑未消,即便饮下符水,其效力亦会大打折扣,因你的气场本身就在抗拒这股外来的能量。
可将符纸取出,用干净的红布或黄布包好,放置于家中高洁之处,例如书柜顶端,衣柜上方,不使其蒙尘、这称为“镇符”,让符的能量以另一种形式守护你的家宅。
缘主可多读一些圣贤经典,或与德高望重的长者交谈,解开心中迷惑、待到心结解开,信念坚定之时,再将此符取出,以焚化之法施用,效果依然、道法自然,从不强求。
其三:符咒已失,无处可寻

此种情况较为棘手,但也并非无解、灵符遗失,如同断了线的风筝,其灵力消散于天地之间、不可听之任之,需有一个妥善的了结。
了结之法:
同样是焚香祷告,但祷词有所不同、需向神明禀告:“弟子/信女(姓名、八字),之前所求灵符,因弟子保管不善,不慎遗失,今已无处可寻、弟子自知有过,恳请仙师神明收回符中敕令与灵力,以免其流落不洁之地,或为邪祟所用、所有因果,弟子一人承担,万望神明宽恕、”
此举意在“销案”,告知灵界,你与此符的契约已经中止、如此,既不会有反噬之虞,也断了后顾之忧、待内心平复后,若机缘成熟,可另寻法师为你开坛做法,重新请符。
符纸尚在,当如何善后?
若符纸还在手中,只是错过了饮用的时机,缘主则有更多主动的选择、符的效用,并非只有“喝”一种。
1. 佩戴法:将符纸按特定方式折叠成小三角或方块(通常是先左右对折,再上下对折,折时心中默念所求之事),放入红色的小福袋或锦囊中,随身佩戴、男可挂于腰间,女可放入贴身衣袋或手袋之内、使其贴身相随,灵力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磁场。
2. 镇宅法:将符纸展开,用干净的胶带贴在家中隐蔽而洁净的地方、例如,求财符可贴于保险柜内侧;镇宅符可贴于大门门楣之上;化小人符可贴于办公桌内侧挡板、使其如同一位守护神,默默镇守一方。
3. 焚化法:此法最为常用,也最为庄重、备一洁净的瓷碗或金属盆,将符纸置于其中,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、点燃时,目光注视符纸,心中观想所求之事、待符纸完全化为灰烬,此为“送符上天”,敕令已达天听。
符灰的处理亦有讲究:
撒于流水:若家附近有活水,如江河湖泊,可将符灰撒入水中,让其随波而去,寓意烦恼尽除,好运流转。
埋于土中:可将符灰埋于家中绿植的土下,或小区花园的树根旁,使其灵力回归自然,生生不息。
切忌将符灰倒入污秽的下水道或垃圾桶,此乃大不敬。
根本之论:心念为本,符咒为辅
缘主需明白,符咒也好,法事也罢,皆是外力之助,如同舟楫、真正决定你能否到达彼岸的,是你自身的修为与福报,也就是你的“心”与“行”。
符没喝,只是一件小事、若因此事,你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审视自己的内心,对天地神明多了一份敬畏,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、坏事转为好事,全在一念之间。
莫要过度自责,产生心魔、心魔一起,业障自生,那才是真正阻碍你运势的根源、平心静气,按上述方法妥善处理,而后专注于自身,多行善事,孝敬父母,善待他人、你自身的正能量强大了,自然百邪不侵,福运自来、那一道未曾饮下的符水,其最初的使命,或许就是为了点醒你这个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