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常有朋友执笔来问:先生,这昴日是何生肖年?每每见此问,便知其惑在于将天象星宿与纪年之法混为一谈了、欲解此惑,须先明晰,所谓昴日,并非指代任何一个生肖年份、它根植于一套更为古老且深邃的宇宙观之中,即中国的二十八宿天星体系。
要探究其本源,我们必须将生肖、干支与星宿三者分而论之。
首先看我们最熟悉的十二生肖、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、这十二种动物,构成了一个十二年的循环,用以纪年、譬如甲辰年,便是龙年;乙巳年,便是蛇年、这套系统通俗易懂,深入民心,人人皆知自己所属的生肖、它的核心是年,以十二年为一个轮回。
生肖的背后,实则是更为严谨的干支纪年法、所谓干支,即天干与地支、天干有十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、地支有十二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、这十二地支恰好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、子为鼠,丑为牛,以此类推、天干与地支依次相配,自甲子始,至癸亥终,共得六十个组合,俗称六十花甲子、这是一个六十年的大循环,古人用它来标记年、月、日、时,其精密程度远超单纯的十二生肖、一个人的生辰八字,便是由年、月、日、时四柱的干支所构成,共计八个字、可见,决定生肖的是年份的地支,而非其他。
那么,这昴日究竟是何方神圣?
它出自二十八宿、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、月、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,用以确定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、它如同天宇之上的驿站,记录着天体运行的轨迹、这二十八宿又按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,被划分为四大星区,分别配以神兽,即:
东方苍龙七宿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。
北方玄武七宿: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。

西方白虎七宿: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。
南方朱雀七宿: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。
看,这昴字便出现在西方白虎七宿之中,全称为昴宿、它在古代天文学中地位显赫,是白虎星象的身体部分,通常被视为一颗带来福祉的星。
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,古人又将这二十八宿分别与二十八种动物相配,并结合了阴阳五行中的日、月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七曜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名称体系、于是,昴宿便被赋予了日和鸡的属性,得名昴日鸡、这里的鸡,是星宿的动物象征,与生肖中的酉鸡全然是两个体系中的概念、二十八宿与动物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,比如角宿为角木蛟,亢宿为亢金龙,房宿为房日兔,而昴宿永远对应的是昴日鸡。
这套体系主要用于占星、择吉、风水等领域、在古老的《通书》或《黄历》中,每日都有一位星宿值日,用以判断当日的吉凶宜忌、比如某日恰逢昴日鸡值日,那么这一天便被认为适宜进行某些活动,如祭祀、建造、嫁娶等,因为它被视为吉星、昴日是用来纪日的,与纪年的生肖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二者之所以会被混淆,根本原因在于都使用了动物形象、生肖中有鸡,二十八宿中也有鸡(昴日鸡)、有龙(角木蛟、亢金龙、心月狐)、有虎(尾火虎),等等、不熟悉其内在逻辑的人,见到昴日鸡中的鸡字,便很自然地联想到生肖鸡年、实则,此鸡非彼鸡、生肖鸡年,地支为酉,如辛酉年、癸酉年,是十二年一遇的年份、而昴日鸡,是二十八宿中的一员,在二十八天的值日周期中便会出现一次。
在古典文学名著《西游记》中,昴日鸡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、唐僧师徒被蝎子精阻拦,孙悟空、猪八戒都不是对手,观音菩萨也对蝎子精的倒马毒桩颇为忌惮、正是请来了昴日星官(即昴日鸡),他现出原形,化作一只雄鸡,高鸣两声,那蝎子精便立刻现了原形,浑身酥软,死于当场、书中言明,鸡是蝎子的天敌、这便是将星宿神格化、故事化的一个绝佳例子,也让昴日鸡的形象从一个冰冷的天文符号,变得活灵活现,充满了神话色彩。
由此可见,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交织的体系、生肖、干支、五行、星宿,它们各自独立,又相互关联,共同构筑了古人理解宇宙、时间与生命的方式、昴日是什么生肖年这一问,虽是源于误解,却也恰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深层智慧的窗户、它提醒我们,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名词背后,蕴含着古人观察自然、仰望星空的哲学思考与浪漫想象、下次再看到昴日鸡,便可知晓,它并非指向某个年份,而是指向那西方白虎星区中一颗明亮的星宿,是二十八天轮转中的一个日子,也是神话传说里那位降妖除魔的星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