髯公远走扶桑解签

时间:2025-11-07 08:36:12

二零二五年,霜降已过,立冬未至、京城的风,开始有了刺骨的意味,卷起西山最后几片顽固的红叶,在灰白色的高楼间打着旋、寻常人家已在暖气试供的微温里盘算着冬日的囤菜,而城西一处静谧的四合院内,素有髯公之称的王先生,却在为一个困扰了他数周的难题收拾行囊。

难题并非关乎俗世的营生,而是一纸签文。

月前,髯公于京郊古刹随缘求得一签、签是上上签,可签文偈语却如天书,字字识得,其意难明、他遍访京城名士,问道于山间隐者,所得解读皆如隔靴搔痒,未能触及那层窗纸、那签文仿佛一面光滑的镜子,映照出解签人各自的心境,却唯独不显露自身的真意、髯公长髯飘胸,学贯中西,平生最信格物致知,如今却被这寥寥数语困在了原地、他抚摸着那张薄薄的竹纸,上面的墨迹似乎在嘲弄着他引以为傲的理性、一种前所未有的烦闷,如秋日的阴霾,笼罩心头。

终于,一位深谙易理的老友品着酽茶,悠悠言道:此签之结,或不在中土、其气象、其用典,隐有扶桑之风、解铃尚需系铃人,汝何不东渡,去那源流之地探个究竟?

一言惊醒梦中人、髯公恍然,那签文中的某个字眼,确与古时渡海求法的高僧笔记暗合、于是,便有了这场髯公远走扶桑解签的行脚。

飞机落地关西,没有游人的喧闹,髯公谢绝了所有接风,独自搭上前往京都的列车、十一月的京都,枫叶正盛,丹、赤、橙、黄,层层叠叠,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绚烂、他未去金阁寺,也未访清水寺,而是根据老友的指点,寻到岚山深处一间名为寂照庵的小寺。

此寺不闻名于世,仅在少数修行者间流传、院门是朴素的木制,未经油漆,青苔已爬上半壁、一位眉目清朗的小沙弥引他入内,穿过一方枯山水庭院、白砂被耙出层层涟漪,几块青石点缀其间,仿佛是时间长河中的孤岛、空气中弥漫着线香与潮湿泥土混合的气息,瞬间涤净了旅途的尘嚣。

住持是一位老僧,法号空海,据说其解签之术,能洞见人心,直指根本、髯公在茶室见到了他、老僧身形枯瘦,眼神却如古井深潭,不见波澜、二人对坐,一炉沸水,咕咕作响,是唯一的声息。

髯公恭敬地奉上那纸让他寝食难安的签文。

空海和尚并未立即展看,而是先为髯公点茶、一招一式,不疾不徐,仿佛整个宇宙的节奏都蕴含在这小小的茶碗之中、待髯公品过三口,心神彻底沉静下来,他方才拿起签文,缓缓展开。

茶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枫叶飘落的声音。

良久,空海和尚开口,声音平和而苍老:施主,此签非问吉凶,非卜祸福。

解签书常见签文

髯公一怔,躬身道:请大师明示。

签文曰:‘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、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、汝所求者,非一物之得失,乃一心之圆缺、’施主,你求的不是答案,而是放下答案的钥匙。

放下?髯公眉头紧锁,他远走扶桑,正是为了求得一个确切的答案,如何又要放下?

空海和尚微微一笑,指向庭院中的那片枯山水:施主请看,那白砂是海,青石是山、风来,砂不起浪;雨落,石不生苔、它展现的是永恒之景,是‘如是’、施主之心,却如那庭院外的红枫,虽极尽绚烂,终将凋落成泥、你执着于签文的字面之意,正如执着于红枫的美艳,却忘了无论是绚烂还是凋零,皆是树的本性,皆是自然。

您的意思是……髯公的声音有些干涩。

‘髯公远走扶桑解签’,此行名为解签,实为解心、空海和尚将签文轻轻推回,你一路行来,所见所闻,所思所感,已在解签、你放下了京城的俗务,放下了熟悉的人情,这便是‘风起于青萍之末’的开端、你来到这寂照庵,心随茶烟而静,这便是‘浪成于微澜之间’的过程、签文告诉你,凡事盛极必衰,求全等于求缺、你心中所求之事,已至圆满之境,再进一步,便是‘月亏’、‘水溢’、你所不安的,并非事情本身,而是对这份圆满即将逝去的恐惧。

一番话,如醍醐灌顶,如惊雷贯耳、髯公呆坐良久,脑中轰然作响、他所经营的文化事业,近年来顺风顺水,声名鹊起,达到了顶峰、他表面淡然,内心深处却终日惶恐,唯恐行差踏错,盛景不再、这份焦虑,让他对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,故而寄望于一纸签文,想要一个未来的许诺。

他求的,从来不是什么前程指引,而是一颗定心丸。

空海和尚继续说道:扶桑与中土,文化同源,禅理相通、解签之法,不在言语,而在观心、施主若能观庭前枫叶,既赏其烂漫,亦赏其飘零,便知世事流转,皆为常态、心若不动,风又奈何?你所求的签,答案就在你的来路之上。

髯公缓缓抬起头,目光越过老僧,望向窗外那棵高大的枫树、一片红叶,脱离枝头,在空中打了几个旋,悠悠落地,归于尘土、那一刻,他心中盘桓已久的迷雾,豁然消散。

他起身,对着空海和尚深深一揖,未再多言一字、所有的话,都显得多余。

回程的路上,髯公的心境已然不同、京都的红叶依旧,却在他眼中呈现出另一番景致、那不再是繁华的顶点,而是生命循环中一个自然而美的节点、他手中的签文,也从一道符咒,变回了一张普通的竹纸。

回到京城,依旧是那座四合院,院中的老银杏树落了满地金黄、髯公沏上一壶新茶,将那张来自扶桑的、已被解开的签文,与一片金黄的银杏叶一同,静静压在了书案的镇纸之下、他知道,这场髯公远走扶桑解签的旅程,真正解开的,不是签,而是他自己、此后的路,无论风起何处,他都将安然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