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房子,是人生大事、地段、户型、朝向都看好了,最后往往在楼层上犯了难、高了怕不接地气,低了又嫌吵闹潮湿、这楼层里头,藏着安危、舒坦与运势的大学问、究竟怎么选,才能住得安稳又舒心?
安身立命,安危是头等大事
买房置业,求的是一个“安”字、不同楼层,在面对突发状况时,确实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。
低楼层(通常指1-3层):
老人家常说,住低点,“脚踏实地”、这话不假、万一遇到火情、地震等紧急情况,低楼层无疑是逃生最迅速的、跑下楼梯不过一两分钟的事,对于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,这份安全感千金不换、尤其是一楼,有些还带个小院,养花种草,别有一番天地。
但低楼层的弊端也实在、首当其冲是安全防范、临街的窗户,若小区管理不严,总让人心里不踏实、其次是隐私,楼下人来人往,家里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窥见,窗帘常年拉着,失了通透、噪音是躲不开的烦恼,车辆声、行人说笑声、广场舞的音乐声,声声入耳、一楼还需面对潮湿、蚊虫和采光不足的问题,尤其在北京,楼间距若是不够,冬天里能见到阳光的时间屈指可数。
中高楼层(通常指4-15层):
这一区间的楼层,可以说是大多数人的“黄金选择”、它巧妙地规避了低楼层的诸多短板、高度足够,视野开阔了,恼人的噪音和灰尘也减弱不少、采光和通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告别了阴暗潮湿、安全性也高了,小偷想爬楼也得掂量掂量、即便电梯临时出状况,走个十几层楼梯,对于年轻人而言尚在可接受范围内、不高不低,刚刚好,既能享受都市的风景,又不至于脱离地面太远,心理上感觉安稳。
价格往往也是“黄金”的、开发商深谙此理,这些楼层的定价通常是整栋楼里最高的。
超高楼层(16层及以上):
住在高处,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开阔感是无与伦比的、视野极佳,城市夜景尽收眼底、私密性是最好的,远离地面喧嚣,能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、采光通风更是不在话下,整日阳光满屋,空气流通顺畅。
对电梯的依赖性是百分之百的、一旦停电或电梯维保,上下楼就成了巨大的考验,提着重物更是苦不堪言、消防安全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,目前多数城市的消防云梯高度有限,超高层的火灾救援难度极大、部分敏感体质的人,居住在过高的楼层可能会感受到轻微的楼体晃动,尤其是在风大的日子、水压问题在一些楼龄较长的超高层建筑中也可能出现。
住着舒坦,才是家的真谛
撇开安危不谈,单说日常住着的舒坦与否,楼层的讲究就更多了。
光线与空气:这是居住品质的核心、理论上,楼层越高,采光越好、但要结合实际情况看,比如楼间距、周边建筑遮挡等、有时候,一个看似不错的16层,如果正对前方一栋30层的高楼,其采光可能还不如一个无遮挡的8层、通风也是同理,高处风大,夏天凉爽,冬天可能就有些寒冷了。

视野景观:如果您买房是为了窗外那片公园绿地或者河景,那自然是越高越好、但如果窗外并无特殊景观,只是另一栋楼的墙壁,那高层的优势便不复存在。
设备层的影响:买房时务必问清楚设备层在哪一层、设备层通常放置着整栋楼的机电设备,如水泵、配电箱、空调主机等,运行时会产生噪音和振动,对其上下两层的居住体验影响极大、通常,设备层会设在中间的某一层或者地下、顶层,需要避开。
风生水起,楼层里的运势玄机
中国人买房,风水是绕不过去的一环、楼层的选择,在风水学里也颇有说法、这并非迷信,而是一种追求人与环境和谐的传统智慧。
数字的吉凶:这是最浅显的层面、人们普遍喜欢带“6”、“8”、“9”的楼层,寓意“顺利”、“发财”、“长久”、而对“4”则避之不及,因其谐音“死”、一些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方,也会避开“13”、“14”这样的数字。
五行与楼层:更深一层的风水理论,会将楼层与五行相结合。
尾数为1或6的楼层,属水。
尾数为2或7的楼层,属火。
尾数为3或8的楼层,属木。
尾数为4或9的楼层,属金。
尾数为5或0的楼层,属土。
选择时,可以根据居住者自身的生辰八字喜用神来匹配、比如,八字喜“水”的人,选择1层、6层、11层、16层等,便有助运之效、此为“人宅相生”,是较为理想的状态。
“地气”与“天煞”:风水讲究藏风聚气、楼层太低,尤其是一二层,若被周围建筑紧紧包围,会导致“气”场不畅,压抑运势、阴湿之气较重,不利于健康。
楼层过高,如顶层,则有“孤高”之嫌,离“地气”太远,根基不稳,不利于事业的稳定发展、且高处风势过强,会将旺气吹散、若窗外正对两栋楼之间的缝隙,便形成了“天斩煞”,对家运冲击较大,楼层越高,煞气越重。
从风水角度看,依然是中间的楼层最为理想、它上不犯“孤高”,下不沾“阴湿”,气场中和安稳,是安居乐业的好选择、具体到一栋楼,总层数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的区域,通常被认为是风水上的“宝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