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形削骨,动的是骨骼,还是命数?
当冰冷的器械触及温热的骨骼,轮廓的改变立竿见影、一张脸,从方正变得柔和,从宽阔变得精致、人们不禁要问,这刀斧之功,削去的仅仅是多余的骨量,还是连同我们与生俱来的面相与气运,也一并重塑了?
这个问题的答案,从来不是非黑即白、它牵扯着现代医学的精湛技艺,也回响着东方古老智慧的千年余音、要探究其究竟,我们需从“形”与“神”两个层面细细剖析。
从现代解剖学与美学的角度看,削骨手术,如下颌角整形与颧骨内推,改变的是面部的物理结构、下颌角宽大,常被视为刚毅、固执的表征、通过手术截去或磨削这部分骨骼,面部下方的线条瞬间收窄,视觉上立刻显得小巧、秀气,更符合当下流行的柔美审美、颧骨高耸,在某些光影下会显得刻薄或衰老、通过内推手术降低其突兀感,能使中面部线条变得流畅,平添几分温婉亲和、这些都是纯粹物理层面的改变,是骨骼几何形态的再造,旨在优化视觉比例,提升美感。
在传统面相学的框架下,这些骨骼的增减,远非简单的美学调整、面相学是一门观察“象”的学问,它认为人脸的每一部分都对应着不同的运势、性格与人生阶段。
面部的“下停”,即鼻子以下到下巴的区域,包括下颌骨,在面相学中被称为“地阁”、地阁主宰着一个人的晚年运势、田产、部属关系以及根基是否稳固、一个丰满、圆润、有力的地阁,被视为福气深厚、晚景优渥的象征、这样的下颌,代表着一个人有毅力、能担当,做事有始有终,能够聚拢财富与人心。
削骨手术若将下颌角削得过尖过窄,形成所谓的“锥子脸”,在面相学上便犯了“地阁尖薄”的忌讳、尖薄的下停,被解读为根基不稳,晚福浅薄、这样的人或许在年轻时能凭着小聪明崭露头角,但可能因为缺乏耐性与恒心,导致晚年运势回落,甚至有孤苦之虞、从性格上看,过于尖削的下巴也暗示着其人可能较为自我,处事不够圆融,信义稍欠,这自然会影响人际关系与事业的长期发展。

再看颧骨、颧骨在面相学中代表权力、地位、胆识与掌控欲、古语有云“颧骨高,主得权”,指的是颧骨丰隆有肉包裹,与鼻子相配得当,是事业有成、手握实权的标志、这样的面相,无论男女,通常都具备领导才能与奋斗精神。
颧骨内推手术,将高耸的颧骨变得平坦,从面相学的角度看,无异于“自削其权”、这可能意味着个人在事业上的企图心与掌控力会有所减弱,从积极进取变得倾向于安于现状、对于女性而言,过高的颧骨有时被视为“克夫”之相,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读、真正的“克夫”是指颧骨高耸而无肉包裹,脸颊凹陷,形成“孤峰耸立”之势,代表其人性格过于强势、刻薄,导致家庭关系不睦、适当降低颧骨,使其变得柔和,反而可能改善其过于刚硬的性格,增进人缘与家庭和谐、可见,颧骨的调整,是“权”与“和”之间的一种博弈。
那么,是否一动骨骼,命数便随之板上钉钉?事情也并非如此绝对。
这里必须引入一个更为核心的概念:“相由心生”、古人认为,一个人的相貌并非一成不变,它会随着心境、学识、经历与德行的积累而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、一个内心充满慈悲与智慧的人,其眉宇间自然会流露出祥和之气,纵使骨相平平,也能让人心生亲近、反之,一个内心充满嫉妒与算计的人,即便拥有完美的五官比例,其眉眼间也难掩乖戾之色。
整形削骨,改变的只是“形”的框架、手术之后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、如果一个人通过手术获得了理想的容貌,从而内心变得自信、开朗、积极,愿意以更友善、更主动的态度去面对世界,那么这种由内而外的正向心理转变,会极大地改善她的人际关系与机遇、这种自信带来的“神采”,会让她在人群中更加耀眼,做事也更加果敢顺利、在这种情况下,手术就成了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,一个撬动命运齿轮的杠杆、她运势的提升,根本原因在于“心”的改变,而非“骨”的改变。
反之,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改变了外貌,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、自卑与焦虑依然存在,甚至因为担心手术的后遗症而变得更加多疑、那么,即便她拥有了一张无可挑剔的脸,她的眼神依然会流露出怯懦与不安、这种“神”的涣散,是任何手术都无法修复的、空有其“形”,而无其“神”,这张脸也不过是一副精致的面具,无法真正为其带来好运、在面相学中,“神”的重要性远大于“形”、眼神是否有光,气色是否明润,言谈举止是否从容,这些由内而发的“神”,才是决定一个人气运高低的关键。
整形削骨会改变面相吗?答案是肯定的,它改变了面相的“形”、但这种改变是吉是凶,能否真正扭转乾坤,最终取决于手术者自身的“心”与“神”、骨骼的轮廓可以被重塑,但人生的格局,终究是由一个人的心性、智慧与德行所刻画的、刀斧之功,可雕琢外在之相,却无法触及灵魂的深度、与其执着于一分一毫的骨骼增减,不如反求诸己,修养内在的神采与气度、当形神兼备,内外合一之时,好的运势自然会不期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