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看面相手相有什么好书

时间:2025-11-07 

欲学观人识相,书本是不可或缺的舟楫、然相学典籍浩如烟海,现代坊间著作亦是良莠不齐,如何择选,便成了初学者的第一道门槛、择书如择师,一本好书能引人入正途,一部劣作则可能误人歧路。

初探门径,宜从图文并茂、条理清晰的现代著作入手。

对于一张白纸的初学者,直接捧读古籍,无异于缘木求鱼、古文的艰涩、理论的抽象,足以浇灭任何热情、选择一本由当代名家编撰,且经过市场检验的入门书籍至关重要、这类书籍通常具备几个特点:语言通俗易懂,将“三停五岳”、“十二宫位”、“掌中八卦”等专业术语,用现代语言加以解释;配图丰富清晰,面部部位、手掌纹路一目了然,便于读者对照学习;结构体系完整,从基础概念讲起,循序渐进,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。

选择时,可留意台湾或香港地区相学家的著作、他们中的一些人继承了深厚的传统,又善于结合现代案例进行讲解,行文流畅,说理透彻、例如,书中会详细拆解何为“天庭饱满”,不仅是额头高广,更要看骨肉是否匀亭,气色是否明润、讲到掌纹,会清晰标示出生命线、智慧线、感情线的位置、形态,并解释不同分叉、岛纹、断裂所代表的可能意涵、这样的书,是坚实的敲门砖。

有了一定基础后,可求登堂入室之作。

当基础概念烂熟于心,能够识得面部大概、掌中主线后,便可寻求理论深度更胜一筹的书籍、这一阶段的书,不再满足于“这个部位代表什么”的简单对应,而是开始阐述背后的阴阳五行生克之理、面相学为何将额头属火、下巴属水?手掌中的“震、离、兑、坎”卦位如何与人生运程对应?这些深层逻辑,是相术从“形”到“理”的飞跃。

此阶段的书籍,会引导读者进行综合判断、相术精髓在于“相不独论”,单一的特征并不足以断定吉凶、例如,鼻梁高耸为吉,但若双颧无势,便成孤峰,反而不利人际、掌中事业线深长,但智慧线若有断裂,也可能意味着事业进程会因决策失误而受阻、好的进阶书籍,会通过大量案例,教导读者如何联系面部各个部位、手上各条纹路,进行立体、动态的观察,从而得出更为中肯的。

探本溯源,必读传世经典古籍。

易经看面相手相

若志在深研,穷究相学之源流,则古籍是绕不开的高峰、其中,有三部著作为历代相家所推崇,堪称镇山之宝。

其一是《麻衣神相》、此书相传为陈抟老祖所传,麻衣道者所著,是相学领域集大成之作、其体系宏大,内容包罗万象,从骨相、面相、身相、手相到声音、气色、行姿坐卧,几乎无所不包、书中歌诀朗朗上口,便于记诵,如“相中最忌眉头蹙,一生劳碌”,言简意赅、阅读《麻衣神相》,能建立起一个宏观而完整的相学知识框架,了解各家学派的源头、其缺点是版本繁多,内容真伪杂糅,初读时最好选择有可靠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。

其二是《柳庄相法》、与《麻衣神相》齐名,由明代袁柳庄所著、此书更为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,将面相分为“十三部位总图”、“流年运气部位图”等,条理分明、其特点是将面部各部位与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势紧密结合,即“流年法”,对推断个人运程起伏极具参考价值、若想精研面相,特别是推断具体年份的吉凶,《柳庄相法》是案头必备。

其三是《冰鉴》、此书非同寻常,作者为晚清名臣曾国藩、它并非单纯的江湖相术,而是曾国藩一生识人用人心得的结晶,是一部关于“察言、观色、识人”的官场与人生智慧录、其高明之处,在于超越了“形”的束缚,而直指“神”与“气”、开篇即言“神骨为上”,强调人的精神状态、内在气质是观人的根本、书中对“邪正、刚柔、动静、清浊”的辨析,字字珠玑、读《冰鉴》,不仅是学看相,更是在学一种洞察人性的深刻智慧。

专攻其一,手面各有精深之选。

手相与面相,虽同属相学,但各有侧重,亦有专门的精深著作。

若专攻手相,可寻找专门讲解掌纹、丘位、手形的书籍、这类书会细致入微地分析每一条纹路的变化,如感情线的链状、羽状、中断分别代表何种情感模式;智慧线的长短、弯直如何影响思维方式、对于掌中八卦九宫(即八大丘位),其隆起或凹陷,所显示的个人精力、才华与欲望,都有详尽论述、通过对手形的“金木水火土”分类,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基调。

若专攻面相,则需深入理解“三停均等,五岳朝归”的格局之美、上停(额头)看早年运与智慧,中停(眉眼鼻颧)看中年运与意志,下停(人中口颏)看晚年运与情志、五岳(额、鼻、双颧、下巴)的相互配合,是观察一个人事业格局与人生高度的关键、精研面相的书籍,会对“十二宫”——命宫、财帛宫、兄弟宫、夫妻宫等,进行细致的讲解,将面部区域与具体人事对应,使判断更为精准。

书本知识为骨,个人实践为肉、无论阅读何书,切记相学是一门观察与验证的学问、将书本所学用于日常观察,在亲友、同事乃至路人身上印证,久而久之,眼力自然会变得敏锐、观人时心怀善意,不妄下断语,将相术作为了解人性、改善自身的工具,而非炫耀或攻讦的手段,方为学习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