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哟,这日子选的——”
奶奶摩挲着那本翻毛边的老黄历,突然拍了下大腿。我凑过去一看,纸页泛黄处赫然写着:五月初七,宜祭祀、安床,忌远行、嫁娶。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注解:“此日生者,性聪慧,多劳碌,逢水则发”。
一、黄历上的“生辰密码”
我妈总说我是“黄历生的孩子”——不是比喻,是真的对照老黄历挑的日子剖腹产。“那会儿你爸非说五月初七吉利,能沾文曲星的灵气!”结果呢?我高考数学险些不及格,倒是写作文总被老师夸“有股子民间故事的灵气”。
黄历说法 | 现实对照 | 应验程度 |
---|---|---|
性聪慧 | 背课文快,但物理总挂科 | ★★★☆☆ |
多劳碌 | 从小被逼学琴棋书画 | ★★★★★ |
逢水则发 | 搬家后临湖成绩飙升 | ★★★★☆ |
(这表格得加粗,毕竟老祖宗的玄学VS现代人的较真,挺有意思不是?)
二、那些“被安排”的人生节点
初二那年家里装修,我爸硬是卡在五月初七当天安床。“黄历说这天安床家宅平安!”结果工人偷工减料,半夜床板塌了,我摔得尾椎骨疼了半个月。可你说巧不巧?偏那学期我拿了市里作文比赛一等奖,奖金正好够买张新床。
“黄历生的孩子啊,命里带点折腾。”外婆说这话时正往我书包里塞艾草香包——也是五月初七特供版。后来香包被同学笑“土气”,可高考那天我莫名攥着它,超常发挥考进了重点大学。
三、当科学青年遇上玄学生辰
大学选修人类学,教授说:“民俗是集体潜意识的密码。”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全家坚持在五月初七祭祖——哪怕那天暴雨淹了山路。跪在祠堂里听长辈念叨“祖宗保佑”时,膝盖硌得生疼,心里却奇异地踏实。
去年实习被公司派去南方,临行前奶奶塞来一包“五月初七晒的陈皮”。“黄历说忌远行…但你带上这个,算是破煞。”我在高铁上泡着陈皮水,想起小时候发烧,她也是用这天采的草药给我擦身。
四、现在的五月初七
今年生日收到爸的微信:“给你在老宅石榴树下埋了坛酒,五月初七封的坛,等你结婚喝。”我对着屏幕鼻子一酸——明明他平时最烦繁文缛节。
哦对了,上周部门调岗,新工位居然正对喷水池。“你看,这不就应了‘逢水则发’?”我妈视频里得意洋洋。我看着她身后墙上那本快散架的黄历,突然觉得,或许有些“迷信”,不过是长辈笨拙的爱罢了。